在欧洲没落后,美国及大陆取而代之的呼声最高,然值得注意的是,受到欧美各国控诉倾销的大陆厂商,除了依靠本国内需以外,更开始向至今为止在全球舞台上保持低调的日本市场进军。
无锡市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公司回报最低,获得了10倍收益,最高的获得了23倍投资收益。有的相见甚欢,也有的让他血压蹦到110/150,进了医院。
但问题是如果国有股仍然占大股,很难通过美国资本市场的考验,即使上市,股价也很难超过15美元。这是施正荣有预谋的部署,是对李延人不公平的对待。2001年1月22日,澳大利亚太阳能电力、无锡信托、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、小天鹅集团、宝来投资、水星集团以及无锡创业投资共同出资800万美元,施正荣以现金和技术入股,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。企业面临着扩产、购买原料,如果不追加投资的话就面临着停产危机,如果得不到充足的资金,在银行贷款负债率高达60%的情况下,资金链很快就会陷入崩溃阶段。初到无锡时的施正荣,除了一台笔记本,几页商业计划书外,只剩下对创业的渴求。
最让施正荣接受不了的是,2004年尚德发生了创业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技术泄露事件,公司的一个骨干带着核心资料另投他门,而这个骨干的离职他事先毫不知情。因为施还没有把握说服国有股东,担心一旦在董事会上宣布就无法控制局面。对于未来,国内多晶硅市场到底会是何种格局,张琢做出这样的判断,每个省都会有1~2家受当地政府保护的企业,同时短期内,国企不会进入多晶硅领域,他们更多的还是从中下游往上游发展。
在国际金融危机后,中小企业觉得机会来了,于是他们纷纷进入多晶硅产业。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,项目将在5年内全部建成投产,预计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。这让下游厂商措手不及,甚至龙头企业尚德也曾因此不惜赔付违约金、撕毁与供货商的合同。对此,沈宏文称:目前,大部分中小多晶硅企业已经停止生产,协成硅业面临的困境也是多数多晶硅企业面临的问题。
这意味着,保利协鑫在扩产之后其产量将是2010年国内总产量的近两倍。凤凰光伏高级副总裁张琢在浙江考察的见闻,也证实了当地企业生存的困境。
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统计显示,由于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持续下跌至谷底的20万元~23万元/吨,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,除6~7家上市公司外,均已陷入全面停产状态。如今看来,与国际金融危机时相比,这次中小多晶硅企业面临的困境,更多的是市场作用的必然结果。同时,《准入条件》成了众多中小多晶硅企业头上一轮紧箍咒。此前也有多家公司试图上市,但都因多晶硅价格暴跌而搁浅。
尽管随后光伏市场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,但国内光伏产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,加上政府纷纷加大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,让光伏产业乃至多晶硅处于发展的黄金期。其主要目的,就是试图扩大产能。这是因为随着中小企业的退出,它们会在退出前抛货,这势必造成现有价格的进一步下滑。这将是2011光伏风暴之后,国内多晶硅行业第一家破产的公司。
对此,张琢解释说:简单而言,就是挖人、买设备、开始干活的这种方式,在市场好的时候没有问题,市场不好时弊端将全面暴露。[page]寡头垄断来临随着中小多晶硅企业的退出,国内市场将出现怎样的变化?业界普遍认为,通过产业整合,实现多晶硅企业做大做强是行业发展的趋势。
此后数年,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,甚至突破500美元/公斤,这也让很多企业将其视为掘金之地,蜂拥而至。毫无疑问,这将加大保利协鑫在多晶硅价格中的话语权。
据记者了解,2010年,国内多晶硅产量达3.5万吨,其中保利协鑫占据近一半的产量。所以综合考虑,多晶硅企业至少还会有10家保存下来。目前公司已经全面停产,5月后才会有新的结果。其中,乐山电力和天威保变就曾发布公告,其合资公司乐电天威硅业的多晶硅生产线就因生产成本倒挂而停产。供给大于需求,必然导致多晶硅价格下跌,并酿成今天的格局。但如此结果没有出乎当地行业协会的预料。
受多晶硅产品量价齐跌的影响,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。产能大幅过剩,制约着多晶硅的价格。
破产倒计时协成硅业原本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全部项目,不曾想公司在第4年便走到了尽头。2010年12月底出台的《准入条件》规定,新建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应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/年,企业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%。
这将使得以前以投机为目的,同时没有呈现规模的企业退出市场,从而导致国内多晶硅企业产能有一定的降低,但并不影响当前的需求。言犹在耳,全部投资尚未完成,公司便宣告破产。
曾有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,多晶硅暴利的日子,已经一去不复返。对于这样的结果,身处浙江省嘉兴港区管委会的相关人员也许很难预料。为了争夺新光硅业项目的供货权,尚德与英利曾展开贴身肉搏。2011年2月18日,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保利协鑫)宣布,将再投资177亿港币,在2011年年底,将多晶硅产能从2.1万吨提升至2.5万吨,至2012年年中实现6.5万吨的产能。
1月17日,浙江协成硅业有限公司(下称协成硅业)行政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向媒体证实,该公司正在走破产清算程序。知情者称,法院已要求协成硅业尽快向浙江子城律师事务所申报债权。
不能忽视的是,随着保利协鑫2012年年底将多晶硅产能突破6.5万吨,赛维必须要尽快达产,才能抢到市场份额。未来光伏产业整合不可避免,不少企业也将吞下盲目扩张的苦果。
在双反压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内外夹击下,国内多晶硅企业倒闭潮已经悄然开始。2008年6月,作为协成硅业的母公司,新成达集团曾向当地描绘了一份美好的图景:一个总投资40亿元,规模达40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和3300吨/年的多晶硅生产建设项目,将会在嘉兴港区诞生。
这些声音发出在行业红火之时,几乎没有引起丝毫关注。在张琢看来,多晶硅企业破产率先出现在浙江,除了与大的市场环境有关之外,更与当地企业市场化程度高、政府干预相对较少有很大关系。从目前多晶硅的生产成本看,国际一线企业的成本已经低于25美元/公斤,国内规模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多在30~40美元/公斤之间,而中小企业的成本则高于45美元/公斤。之所以如此,关键在于下游市场需求的低迷。
去年3月,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,对于当地的中小企业而言,国际金融危机后的那段日子感觉好像是春天来了,于是呼啦啦都进去了,但寒冷的冬天却在后面,考验也在后面Al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Norris表示:我们的目标是优化太阳能的产品经济,以使其能够在没有补贴的条件下同化石燃料抗衡,从而扩大太阳能电力的广泛使用。
GaAs生产起来是公认的昂贵,因此Alta发明了一种制造方法,获得了极薄的GaAs层,只有早先GaAs太阳能电池厚度的几分之一。据Norris称,Alta在构建试验性生产线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,大多使用的是现成的设备,加上专为Alta的流程设计的专利优化方法。
Alta投资商August Capital的Andy Rappaport表示:Alta完美且系统地完成了其计划的实施,之后将不断提高效率,因为该公司首先是融资公司。Alta宣称其电池板所需材料成本非常低,因此能够大幅降低基于Alta技术的整个太阳能设备的成本。